期刊信息
 

刊名:数码设计
曾用名: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
主办:证券日报社
主管:经济日报社
ISSN:1672-9129
CN:11-5292/T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837
期刊分类:科技科普
期刊热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计算机,初中数学,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产品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传统文化,情感,动画,建筑,装饰,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艺术的新维度线上艺术(5)

来源:数码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05: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视觉文化 人类的视觉经验来自人自身的感观及视觉的生理系统,并通过工具的发明让我们的视觉延伸,以跨越人的生理感知系统的局限,如望远镜与显

(四)视觉文化

人类的视觉经验来自人自身的感观及视觉的生理系统,并通过工具的发明让我们的视觉延伸,以跨越人的生理感知系统的局限,如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功能,前者让我们看得更远,后者让我们理解形态的微观。

在视觉文化中,“可见性”与“知性”是视觉经验中的基本概念。可见、可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人类视觉史的基本元素,人类的视觉史就是让看不见的视觉现象变为看得见的可能,是不可见与可见的对应,由此发展出复杂的文化视觉。从这个角度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艺术史,是客观、可触、可感知的视觉文化史。

以图像学的发展历史而言,工业时代的图像使传播达到一个相对自由与多元的视觉诉求。由于视觉效果的需求,图像被读图,图像从一种记录视觉的工具演变到填充人们的视觉之欲,引导人们的视觉走向,直接表达出视觉诉求与心理审美的境域。

进入信息时代,图像的传播由模拟直接转换为数字传输。数字媒体的传输特点在于快速、逼真以及虚拟。在网络时代,数字媒体的图像呈现出系统的开放性,它与科技的传播同步,其特点是对以图像学为中心的图像符号和语言文化符号的传播系统提出质疑。这是因为原始图像和图腾与今天的图像概念不同,其根本点在于今天的图像是一种技术产物。

从图像的图腾象征到图像与图像社会及文化的含义,时空关系变了,图像的意义在变,图像与消费图像具有了视觉审美的功能,今天的图像颠覆了古代图像的具体含义。在互联网时代,作为视觉信息交流的图像,它转变到互联网社会学之中。这是一个数字艺术与网络艺术有关的数字时代,网络使人们的生活用图像说话,它的兼容与互动的功能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它通过声音传播与图像传播的兼容功能形成了一个超文本的“意义空间”。

线上艺术所营造的虚拟场景与线下艺术相呼应,由此人类社会升华到了5.0时代(火的使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互联网、万物触屏、人工智能)。

除此之外,我们所说的图像的视觉文化形态转变,它源于社会学意义的经济学形态的改变。就此而言,这不仅仅是观看方式的错位,更是意识形态的位移,也是消费形态对精英视觉文化的消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展现现实,表现现实,而且能够虚拟现实,其结果是媒介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市场共谋,换句话说,商业逻辑在主导着媒介。

四、结语

线上艺术的起源是一个诗性文笔的开始。从“无中生有”到科幻落地,“线上”及线上艺术是社会学的演变以及图像图腾与图像文化的因果关系,线上艺术的概念及技术形态存在于网络的数字文化之中,它是运用虚拟的现实与数据的图像技术去达成人眼与观看的视觉延伸,从而进入到社会学与互联网社会学之门,呈现出新视觉文化的新战略,并催生出新视觉的社会学理论。

当代艺术的在场、现场以及新视觉形态下的网民与网络社会的“问题意识”,正是网络社会学关注的。换言之,线上艺术的社会学要面对的正是我们重构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的理由和原因,这也是本文探讨重构当代艺术与艺术史的出发点。

[1] 宋钢.雅昌专稿/“艺术教育”如何打破边界?“网络艺术社会学”在中国[EB/OL].(2018-12-17)[2019-02-12]. .

[2] 孔德.19世纪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M].李明华,汪汉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 列斐伏尔 H.马克思的社会学[M].谢永康,毛林林,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涂尔干 E.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汲喆,付德根,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韦伯 M.韦伯作品集XII: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吉登斯 A.社会学[M].李康,译.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文章来源:《数码设计》 网址: http://www.smsjzzs.cn/qikandaodu/2021/0430/1190.html

上一篇:利用学生心理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显微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

数码设计投稿 | 数码设计编辑部| 数码设计版面费 | 数码设计论文发表 | 数码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码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