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数码设计
曾用名: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
主办:证券日报社
主管:经济日报社
ISSN:1672-9129
CN:11-5292/T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837
期刊分类:科技科普
期刊热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计算机,初中数学,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产品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传统文化,情感,动画,建筑,装饰,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艺术的新维度线上艺术(2)

来源:数码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05: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常识告诉我们,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互动的一门学问,它表述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真正

常识告诉我们,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互动的一门学问,它表述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真正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来源,则应该追溯到西方学者孔德(August Comte),他把人的思想耕植在社会条件之中,试图用自然科学的办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2]。在社会学的功能中,它主要涉及功能分化与劳动分工,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合作和意识形态等诸方面的问题。我们说社会学的起源是与政治运动背后的经济结构以及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有关。后孔德时代的法国大革命则是资本家领导推翻封建地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种社会现象在相当程度上与工业化革命进程有关。

关于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在西方19世纪至20世纪的社会学中,譬如像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人对于社会学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3-5]。

对于社会学的原理,依照《现代性的后果》的作者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解释,20世纪终结之时人类并没有进入后现代,而是进入了一个“断裂”的时期[6]。在该书中,他用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三人的研究方向来回应社会学的原理为何物。当然,一个历史性进程中逐渐变化着的现代性,社会秩序所呈现的现代性,经济体系的运转以及其他方面所设计的有关制度性的问题, 这些表象均具有资本主义的特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相关原理,而涂尔干、韦伯社会学里的社会秩序则大同小异,它被后来的社会学家视为一种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它还包含资本主义形态下劳资商品化经济机制下的社会现实。吉登斯认为社会学是以知识形态为载体并与现代性相结合的新形态。

20世纪至21世纪以来,社会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产生了社会学的分支——公共社会学(Public Sociology)(2)公共社会学(public sociology)是由当代社会学家布洛维(Michael Burawoy)提出的,是一种超越传统概念的社会学。社会学介入公共范围,是社会现场反过来倒逼社会学科的变革与发展。。公共社会学由美国学者布洛维(Michael Burawoy)创建。在他的公共社会学系统中,包括专业社会学、批判社会学以及公共社会学等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专业社会学,它是所有社会学的根基。以此延伸出的网络社会学(Sociology of the Internet)(3)其中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社会构成、网民、网络社会行为与互动、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群体、网络组织、网络社区、网络社会秩序、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网络社会问题等。是以互联网为核心载体,针对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人们相互沟通的一种方法论的探究。我们认为新媒介是人类行为的延伸。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必然会导致人类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从而开拓出新的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如今的网络形态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新技术的结果。

由现象直指问题,从相关著述而言,它们都是从理论上以其学术高度来剖析当下社会的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表象。这些形形色色的现象所构成的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那些传统的、经典的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和社会经验不能解释互联网形态下出现的新概念。这种新概念最主要的一点是传统的安全感和生活的连续性将不再存在,变化与不确定性则是互联网时代下人类生存的特征与模式,它的重点是人类现存的社会模式在结构上出现了转型与革命。

互联网的另一个特点是打破从中心到边缘,从中央到地方的点、线、面辐射的信息传播模式。从技术上讲,互联网作为一种网络结构,它不存在中央控制的核心点,每一台主机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地址,以确定主机在全球网络下的连接。开放与自由是互联网的核心,每台主机就是一个中心,作为一个虚拟的数据空间,任何资讯皆可能来自任何一个节点。网络的虚拟现实是人类思想行为的产物,是由计算机图形、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感应及显示以及网络平行等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成果,是数据化的社会现实。此外,我们要追问网民与网络社会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

针对虚拟空间结构里的线上艺术,从概念到命题乃至系统,它都需要接受大量的教学实践与创作实践检验,从而完善这种研究的系统性,而当代艺术方法论的教学实践正是其中的生长点。

今天的信息革命碾压着传统的社会形态,碾压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和行动,如何塑造一种新的社会模式来应对现实的网络社会,来应对21世纪新的社会结构。

文章来源:《数码设计》 网址: http://www.smsjzzs.cn/qikandaodu/2021/0430/1190.html

上一篇:利用学生心理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显微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

数码设计投稿 | 数码设计编辑部| 数码设计版面费 | 数码设计论文发表 | 数码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码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