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数码设计
曾用名: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
主办:证券日报社
主管:经济日报社
ISSN:1672-9129
CN:11-5292/T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837
期刊分类:科技科普
期刊热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计算机,初中数学,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产品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传统文化,情感,动画,建筑,装饰,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来源:数码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5 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指纹识别技术的原理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项通过对不同人指纹之间的细节特征进行比较并鉴别的生物学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涉及到模式识别、数学形态分析、小波分析以及计算机视

1 指纹识别技术的原理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项通过对不同人指纹之间的细节特征进行比较并鉴别的生物学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涉及到模式识别、数学形态分析、小波分析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很多学科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人指纹的唯一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同一个人不同手指间的指纹会有所不同,不同人之间更是如此,因此指纹用于身份认证是作为理想科学的依据。但是在采集和识别人的指纹时,会存在由于捺印方向、着力点位置的不同造成指纹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形,同时在指纹采集中还会存在模糊指纹,因此如何正确采集指纹并准确匹配是实现指纹识别技术的关键。

指纹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指纹图像的读取、提取指纹特征、进行数据保存以及对比四个步骤。指纹提取设备通过对人体指纹图像的读取并进行处理以保证其清晰度,设备再通过指纹识别程序识别指纹的特征并进行判别。其中指纹纹路上打圈或交叉处就是指纹的节点,每个手指通常具有70个左右的节点,其节点具有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就是通过对这些节点进行读取并识别,通过对这些节点的识别就可以判断出两次指纹的相似度实现身份的准确认证。

2 指纹识别技术与传统身份认证的区别

2.1 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同

从目前身份认证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已经逐渐别生物识别技术所取代,指纹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远远小于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主要有密码、口令以及一些实物认证,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认证的过程中,用户很容易出现遗忘或者丢失,不利于身份认证的进行。同时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身份认证的多个环节,而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其安全性高于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因此目前指纹识别技术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身份识别技术。

本研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VPr对GM诱导HEK293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使HEK293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升高,LDH释放量和MDA含量下降。

2.2 身份识别准确率不同

上文提到指纹识别技术是以指纹的唯一性为基础进行的图像采集并储存,在需要进行身份识别时通过将该指纹信息与预先保留的指纹进行识别来判断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每个人指纹的唯一性,指纹的节点、断电都不相同并且指纹的稳定性,因此指纹识别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差错。而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由于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盗用、冒用的情况。指纹识别技术是根据指纹的细节特征对用法身份进行验证的技术,技术上依靠于算法研究以及电子集成技术,是生物学研究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

通过指纹识别技术与传统的ID密码识别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指纹识别技术的防伪性更好,没有用户遗忘或丢失的情况存在。同时由于人每个指纹的不同性,进行识别的特征也足够多,如果用户的一个手指受伤还可以通过别的手指指纹进行认证,为身份识别提供了保证。同时在指纹信息的采集和识别过程十分迅速,用户只需要将手指和感应器进行接触就可以获取指纹信息,因此采集方便、价格也更加实惠。

2.3 丢失风险、识别速度的不同

因而我们自诩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高贵品性,如数千年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有独一无二的智慧、道德、灵活性以及欣赏美的能力。但其中大多数不过是我们的自以为是,作为事实是很值得怀疑的。”[]4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生命质量加强了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现阶段我国医院提倡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本实验中,对研究组妇产科手术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2.54%,而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对照组,这就表明预见性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15]。

3 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像读取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指纹的采集和对比的可行性变得更高,为自动识别指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处理应用在刑事勘察以外,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指纹门禁系统、指纹保险柜、手机的解锁等,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逐渐别人们接受。同时银行系统。医疗保险系统、枪械管理系统也应用了指纹识别技术进行身份的识别。目前,大部分指纹识别认证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单机式,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指纹锁、考勤机等设备,是通过指纹的输入,设备进行指纹的采集并与指纹库中的数据对比,如果相匹配则认证成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识别模式其中将指纹识别技术与IC卡相结合进行身份识别是目前很有发展潜力的应用之一。第二种为联机式,该种模式主要应用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需要安全性保障的网络商业行为。该种模式下,指纹的特征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进行传输并认证,同时限定只有指定人员才能访问相关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在联机式的认证系统中,通常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防止指纹的特征性的信息不被非法分子所获取。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安全性好、使用便捷的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运用主要体现在身份识别方面。但还是存在指纹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的情况,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才能促进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领域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振,王国仕,莫云,黄晓静,邹小娟.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93-94.

[2]陈继延.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3(14):4.

Applica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Liu Suping,Hu Xiaolu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entered our lives,playing a unique role in some areas,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playing its unique role.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ecurity and convenient use,and at the same time,because of its uniqueness,the probability of error is small,so the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the professional field.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have also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fference with traditiona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It is the fiel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identity authentic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05-0019-02

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05.008

文章来源:《数码设计》 网址: http://www.smsjzzs.cn/qikandaodu/2020/0515/334.html

上一篇:试析计算机通信的网络互连技术
下一篇: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码设计投稿 | 数码设计编辑部| 数码设计版面费 | 数码设计论文发表 | 数码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码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